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检察动态
与“COVID-19”一起的日子--一个新手奶爸的战疫日记
时间:2020-05-11  作者:朱健  新闻来源: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字号: | |

2020年1月22日
今天是个大日子,闺女降生,鼠年来临之前完成了人生的一个身份的转换,开心,希望她健康成长。

追记: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她的新生牢牢联系在一起,于我,于她,都将铭记终生。

 

2020年2月10日
按照2月16日党支部群内的文件要求,党员同志要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到居住地的社区报到协助防疫。我的工作就是协助物业做好社区居民出入、登记、体温测量工作。虽然这个工作已经看过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做了多次,自己上手才发现不简单。
温度计在室外不能正常工作。疫情期间,医疗用品采购紧张,现有温度计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室外温度低,“罢工”是常有的事,物业人员虽然使用热水袋热敷缓解,但也是捉襟见肘;
极少数居民不愿配合。配合是大多数,但是总有个别人,出入证不随身携带,语带嘲讽,抱怨太麻烦。作为司法人员,面对的大多是犯罪嫌疑人,自己知道做错事,态度很“诚恳”,所以很少能听到这么刺耳的话,心情不波动不现实,毕竟是无私奉献的事,没来由的被人说很不平衡。

心底也为物业和社区的工作人员点个大大的赞,他们一定遇到过更糟糕的情况。
收工回家,妻子让我好好洗洗澡才能抱闺女。

 

2020年2月13日
在姜检的组织下,好久没见的同事们通过视频会议互相拜了个年,道一声平安。平日里看的不能再熟悉的面孔,竟变得有一丢丢陌生。大家在会上谈了自己的“防疫妙招”,心得体会,互相表达了思念之情后,也达成了共识,疫情远没有结束,必须时刻警惕。大家都在“两平台”群里,工作、防疫两不误。
孩子通过视频跟同事们见了个面,她挺上镜的。

 

2020年2月19日
因为有同事从外地回来需要隔离,代替他去凌水街道大山村社区参加防疫工作。这次比昨天更能体会到基层工作人员的不易。因为不是全封闭小区,居民人数众多,各行各业、出出进进,光是看,就花了眼。

 

街道针对这种情况 ,区别不同情况分发不同颜色的出入证。我和同事核对每个证件的颜色,拿笔划√,在社区街道同志们的带领下,针对昨天已经出门今天又出小区的大爷大娘细心劝导。当真佩服他们,隔着厚厚的口罩还能叫出大爷大娘的姓氏,“无他,唯手熟尔”这句话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检查出入的车辆,保证车里面的每个人都必须有证,才能放行。“车窗摇一下”成了今天说的第二高频话,排第一位的是“麻烦出示一下证,谢谢”。

一上午,3个小时的执勤结束,脚有点凉。听社区工作人员讲这个岗24小时都有人,从疫情开始就这样了。无法想象这些同志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回家之前,在执勤点附近药房买了酒精消毒液和几位中药,酒精大量现货,防疫物品已经跟上“节奏”了。
回到家,说顺了嘴:“麻烦抱一下娃,谢谢”。
一手抱着娃,一手用手机看党支部群里其他同志们在各自社区战疫的照片,瞬间感觉,我们是一群肩膀靠在一起的战士!

 

2020年3月18日
因为疫情,提审和开庭工作都受到了影响。今天是久违了的庭审,有点激动。早早的穿好检服、系上领带,等在电脑前,准备“云端正义”。

一起在网上散播不良言论,给社会秩序带来不良影响的寻衅滋事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发表公诉意见前,经过员额检察官的同意,我结合疫情发生后的种种情况,教育了被告人,希望他能明白:国家是他坚实的后盾,也是他的根,要明辨是非。很庆幸,这名被告人通过疫情隔离期间就想通了他的过错,积极悔罪,最后陈述阶段的点跟我“不谋而合”。这种默契,很独特的感觉。

 

2020年4月16日 
这几天是周记。我作为第九批市直机关党员进社区人员,到马栏街道兰园社区协助防疫工作,地点在一个路口的简陋铁皮房里,工作是指导居民下载市民云、针对外地车牌车辆进行检查,每天三个小时。
今天是下午四点到七点的执勤任务,下午两点在家时暖气片忽然倒了下来,结结实实地从我的腿轧到我的脚,腿出血,脚淤青。眼看就要上岗,执勤任务不能缺人,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我想到了父亲,也是一名老党员,他对那一带地形比较熟悉,能够胜任防控工作。在征得社区书记同意之后,父亲替我站了剩下的三天岗。书记也表示过找人替换,父亲却说:不打紧,不剩几天了,临时让别人来又打乱了社区防疫工作安排,没有必要。

最后一天,社区送来了感谢信,父亲回家交到我手里一再叮嘱,“收好,这是组织对我们的肯定,也是一名党员的荣幸,留着。”

现在这封信贴在了院里电梯门口,跟其他同志的感谢信一起,记录着这场“战疫”中高新区检察院的同志们付出的点点滴滴……

后记:
距离日记中那段“战疫”的日子,已经快一个月。枯枝已新绿,春花满连城,复工复产复学的脚步已经走起来。从自身感受,各项检察工作已经全面正常开展,中小学生们陆续要开学了,除了大家已经习惯了走哪都戴着口罩,一切都在向着“正常”的轨道运行着。
这个春天因为“COVID-19”而别有意义,团结、奉献、无畏等等充满力量的词汇给这个五月带来更深厚的意义。作为依然青春的“后浪”,在看我的“小后浪”奋力成长之时,心中时常会涌起一种使命感,一种责任感,一种青春不应辜负的奋斗动力,我想,这就叫做“希望”吧。
时逢明天就是母亲节。当了爸爸后,对于“妈妈”这个词的体会,更加立体。除了感叹生命的伟大,希望的美好外,还有更多的是对“妈妈”的感念,感恩和感激。
祝妈妈们,健康平安,青春永驻!
也希望在疫情中战斗的你我,不负韶华,激昂青春,一起去奋斗!

 

运用诉前检察建议 联手维护公共利益 大连高新区检察院召开心得体会座谈交流会 大连高新区检察院召开心得体会座谈交流会 大连高新区检察院召开心得体会座谈交流会 大连高新区检察院召开心得体会座谈交流会
检务指南
工作流程
检务须知
新闻发布会
法律文书公开
案件信息公开
法律法规查询
刑事申诉 公开审查
网上举报

与“COVID-19”一起的日子--一个新手奶爸的战疫日记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2024-12-09

2020年1月22日
今天是个大日子,闺女降生,鼠年来临之前完成了人生的一个身份的转换,开心,希望她健康成长。

追记: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她的新生牢牢联系在一起,于我,于她,都将铭记终生。

 

2020年2月10日
按照2月16日党支部群内的文件要求,党员同志要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到居住地的社区报到协助防疫。我的工作就是协助物业做好社区居民出入、登记、体温测量工作。虽然这个工作已经看过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做了多次,自己上手才发现不简单。
温度计在室外不能正常工作。疫情期间,医疗用品采购紧张,现有温度计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室外温度低,“罢工”是常有的事,物业人员虽然使用热水袋热敷缓解,但也是捉襟见肘;
极少数居民不愿配合。配合是大多数,但是总有个别人,出入证不随身携带,语带嘲讽,抱怨太麻烦。作为司法人员,面对的大多是犯罪嫌疑人,自己知道做错事,态度很“诚恳”,所以很少能听到这么刺耳的话,心情不波动不现实,毕竟是无私奉献的事,没来由的被人说很不平衡。

心底也为物业和社区的工作人员点个大大的赞,他们一定遇到过更糟糕的情况。
收工回家,妻子让我好好洗洗澡才能抱闺女。

 

2020年2月13日
在姜检的组织下,好久没见的同事们通过视频会议互相拜了个年,道一声平安。平日里看的不能再熟悉的面孔,竟变得有一丢丢陌生。大家在会上谈了自己的“防疫妙招”,心得体会,互相表达了思念之情后,也达成了共识,疫情远没有结束,必须时刻警惕。大家都在“两平台”群里,工作、防疫两不误。
孩子通过视频跟同事们见了个面,她挺上镜的。

 

2020年2月19日
因为有同事从外地回来需要隔离,代替他去凌水街道大山村社区参加防疫工作。这次比昨天更能体会到基层工作人员的不易。因为不是全封闭小区,居民人数众多,各行各业、出出进进,光是看,就花了眼。

 

街道针对这种情况 ,区别不同情况分发不同颜色的出入证。我和同事核对每个证件的颜色,拿笔划√,在社区街道同志们的带领下,针对昨天已经出门今天又出小区的大爷大娘细心劝导。当真佩服他们,隔着厚厚的口罩还能叫出大爷大娘的姓氏,“无他,唯手熟尔”这句话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检查出入的车辆,保证车里面的每个人都必须有证,才能放行。“车窗摇一下”成了今天说的第二高频话,排第一位的是“麻烦出示一下证,谢谢”。

一上午,3个小时的执勤结束,脚有点凉。听社区工作人员讲这个岗24小时都有人,从疫情开始就这样了。无法想象这些同志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回家之前,在执勤点附近药房买了酒精消毒液和几位中药,酒精大量现货,防疫物品已经跟上“节奏”了。
回到家,说顺了嘴:“麻烦抱一下娃,谢谢”。
一手抱着娃,一手用手机看党支部群里其他同志们在各自社区战疫的照片,瞬间感觉,我们是一群肩膀靠在一起的战士!

 

2020年3月18日
因为疫情,提审和开庭工作都受到了影响。今天是久违了的庭审,有点激动。早早的穿好检服、系上领带,等在电脑前,准备“云端正义”。

一起在网上散播不良言论,给社会秩序带来不良影响的寻衅滋事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发表公诉意见前,经过员额检察官的同意,我结合疫情发生后的种种情况,教育了被告人,希望他能明白:国家是他坚实的后盾,也是他的根,要明辨是非。很庆幸,这名被告人通过疫情隔离期间就想通了他的过错,积极悔罪,最后陈述阶段的点跟我“不谋而合”。这种默契,很独特的感觉。

 

2020年4月16日 
这几天是周记。我作为第九批市直机关党员进社区人员,到马栏街道兰园社区协助防疫工作,地点在一个路口的简陋铁皮房里,工作是指导居民下载市民云、针对外地车牌车辆进行检查,每天三个小时。
今天是下午四点到七点的执勤任务,下午两点在家时暖气片忽然倒了下来,结结实实地从我的腿轧到我的脚,腿出血,脚淤青。眼看就要上岗,执勤任务不能缺人,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我想到了父亲,也是一名老党员,他对那一带地形比较熟悉,能够胜任防控工作。在征得社区书记同意之后,父亲替我站了剩下的三天岗。书记也表示过找人替换,父亲却说:不打紧,不剩几天了,临时让别人来又打乱了社区防疫工作安排,没有必要。

最后一天,社区送来了感谢信,父亲回家交到我手里一再叮嘱,“收好,这是组织对我们的肯定,也是一名党员的荣幸,留着。”

现在这封信贴在了院里电梯门口,跟其他同志的感谢信一起,记录着这场“战疫”中高新区检察院的同志们付出的点点滴滴……

后记:
距离日记中那段“战疫”的日子,已经快一个月。枯枝已新绿,春花满连城,复工复产复学的脚步已经走起来。从自身感受,各项检察工作已经全面正常开展,中小学生们陆续要开学了,除了大家已经习惯了走哪都戴着口罩,一切都在向着“正常”的轨道运行着。
这个春天因为“COVID-19”而别有意义,团结、奉献、无畏等等充满力量的词汇给这个五月带来更深厚的意义。作为依然青春的“后浪”,在看我的“小后浪”奋力成长之时,心中时常会涌起一种使命感,一种责任感,一种青春不应辜负的奋斗动力,我想,这就叫做“希望”吧。
时逢明天就是母亲节。当了爸爸后,对于“妈妈”这个词的体会,更加立体。除了感叹生命的伟大,希望的美好外,还有更多的是对“妈妈”的感念,感恩和感激。
祝妈妈们,健康平安,青春永驻!
也希望在疫情中战斗的你我,不负韶华,激昂青春,一起去奋斗!

 

友情链接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人民检察院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小平岛广场公建10-1号楼3单元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版权所有: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人民检察院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小平岛广场公建10-1号楼3单元
电话:0411-82207509 邮编:1160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