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代购”等新兴行业崛起,仿制高档品牌化妆品的假冒注册商标类犯罪逐年增多,作案手段不断出新,既侵害了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侵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新型仿制品牌化妆品犯罪有哪些手段?制售假化妆品构成何种犯罪、将会如何判处刑罚?消费者如何避免买到鱼目混珠的化妆品?检察官为您解答。
简要案情
被告人许某、张某系夫妻关系,其二人为了获利,伙同许某父亲、母亲等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授权,使用网购的“某黛”、“某谜”等品牌化妆品的原装空瓶,灌入网购的假化妆品原料后装入包装盒、封装,后以代购商品的名义,通过微信朋友圈以超低价格对外出售。所制的假化妆品被销往大连市某区,部分买家加价后二次销售,部分买家自用。有消费者在开瓶后发现产品性状、味道、颜色、质感均与正品有较大差距,确认系假货后报案。公安机关受理后对制售假化妆品一线人员及加价销售的二线人员共六人立案,后从制售现场查获尚未销售的假化妆品价值人民币240余万元,另有大量假化妆品已被销售。
处理结果
经本院审查,对许某等五人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杨某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提起公诉。后经法院审理,判决采纳了本院全部指控事实、罪名及量刑建议,以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分别判处许某等六人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至四年不等,并处罚金,并没收违法所得。
检察官提醒
制作假化妆品的犯罪方式不断升级,从假包装+假瓶子+假原料,进化到真包装+真瓶子+假原料,三假变一假,普通消费者单从外包装完全无法识别真伪。
检察官提醒广大群众,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不得在同类商品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对于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不得对外销售,否则可能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或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使用假化妆品可能引发皮肤问题,甚至对身体健康带来隐患。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应认准正规渠道,从网络平台购买时要认真审核店铺是否获有授权,要小心不良商家偷梁换柱,警惕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商品。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 【假冒注册商标罪】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一十四条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人民检察院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小平岛广场公建10-1号楼3单元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