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业务建设>>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检护“未来”】第十三期--新学期如何尽快适应
时间:2023-03-20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春暖花开,孩子们开学,又开始一段暂新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围绕“开学”,分享家庭教育第十三讲:

新学期如何尽快适应

聊这个话题,一是因为这次的开学与众不同,二是家长、孩子对开学的准备往往可能存在不足。

以往,觉得开学没啥好准备的,因为也不是头一次开学嘛。如果非要准备,那就是书本、文具等硬件。好像没啥特殊。可是,家长们要清楚上学是一种脑体都参与的互动活动。只准备书本、文具还远远不够。


与过去三年的持续线上、偶尔线下相比,这次的开学也算是一种挑战。孩子们回归学校、教室,得早起还可能晚归,时间与交通成本提高,有些问题需要直面而无处遁形(比如做的不好会被老师立刻发现,同学们可能投来异样的眼神;原来并没有处理好的同学关系能否相见一笑,既往不咎?等等。)

这段时间如果孩子流露出不想上学的想法、一提到上学就表现出紧张、烦躁等情绪,实属正常。家长们别觉得意外,但要重视。

而对于那些期待开学,盼望与老师、同学见面,一起学习、玩耍的孩子们,也不等于说都准备好了。比如,早晨能按时起床吗?课堂上能坐得住吗?写字的速度能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吗?与同学发生争执,会妥善处理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所以,应对开学的准备工作为什么如此重要,相信您也有所了解了。

心理学家桑代克曾提出“学习的准备律”

大概意思就是:

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往的学习体验、当下的身心状态对接下来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举个例子,开学前,老师说某门课程开学就进行模拟考试。听到这个消息,孩子们会有啥反应?对于这科学习基础比较好、假期也进行充分复习的孩子而言,可能会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开学考试;而上学期这科没有考好,假期作业也是稀里糊涂完成的孩子而言,如同一声惊雷,紧张、烦躁......

此处必须插一段提醒的话:

假期是可以放松的,但不是放弃、放纵的;假期是承上启下的调整阶段,前一个学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利用假期要及时纠正、改善,同时要为下一个学期做好提前准备,如预习新课程、预计新困难以及如何应对等。

假期已过,家长不妨回顾一下假期经历:

1.把孩子送到老人家,至于作业完成情况、是否添了不良习惯,关注不多;

2.孩子每天去托管班,作业是完成了,但存在的知识缺口、自身的不良习惯等还是老样子;

3.假期前四分之三甚至更多时间是放松,各种玩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快开学了,狂补作业,会不会就不知道了;

4.更可怕的是,一个假期手机不离手,眼镜受累不说,还有了手机依赖......

当然,也不乏假期生活过得非常充实的家庭,在此给您点赞。

在一些家长看来,已经开学了,说这个似乎晚了。

我想说的是,改变从来没有来不及这一说。关键是能认识到问题并有效改变。假期咱们可能没有利用好,那咱们就为新学期做好充分准备。过往不究,抓住现在的每一天、每一个机会。作业没做完的,开学后可以有计划地“找补”,但必须做一道会一道,保证质量;已经被老师批评了,那就吸引教训,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担后果,挨了批评就容易记住并改正,也不算坏事。再说了,不完成作业的结果其实心里早就知道,还犯这个错误,那就是另一个性质的问题了,此处不做赘述。如果总想玩手机,那就先解决手机使用问题,逐步降低手机使用频率。这里的逐步是重点,因为着急也没用,一个假期形成的“毛病”,改也需要时间;如果手机使用已经到了依赖的程度,就需要寻找专业人士,获得针对性地指导与帮助。还有生物钟颠倒的,晚上睡不着、早晨起不来。那就每天提前睡觉、提前叫醒,10分钟、20分钟.....一点一点调整。若由其他原因如抑郁情绪、手机依赖等引起的失眠、晨起困难,得先解决心理问题或情绪问题,睡眠也就会随之改善了。对于同学之间的关系、冲突如何处理的担忧,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获得相关经验。换言之,和孩子一起列出开学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然后逐条解决。

此时刚刚开学,家长务必用心观察孩子的表现,是否有精神萎靡、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情况?


如果有,说明孩子还没有适应开学的节奏。这时,家长一方面要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有无异常;另一方面要询问孩子,是否有啥困惑无从下手。当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时,家长千万别急着评价,哪怕孩子说的不对,也不要着急批评。此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理解。

家长最好经常说这样的话: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你的身后,有啥困难咱们一起面对,办法总会有的。

如果孩子在新学期表现不太理想,被老师约谈了,家长更要淡定。

一方面,老师是基于负责的态度,告知我们应重视并配合学校教育而已;另一方面,即使孩子问题很严重,也不要打骂孩子或是夫妻互相指责,这样可能产生新问题,比如把家给吵散了,孩子出现更严重的身心问题等,这样的案例我见过不少,切记。

总之,家庭教育体现在各个阶段、方方面面,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并不是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而是要用心投入时间与精力去关注与陪伴,就如同“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一样”。您的用心陪伴,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



检务指南
工作流程
检务须知
新闻发布会
法律文书公开
案件信息公开
法律法规查询
刑事申诉 公开审查
网上举报

【检护“未来”】第十三期--新学期如何尽快适应

  2024-12-09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春暖花开,孩子们开学,又开始一段暂新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围绕“开学”,分享家庭教育第十三讲:

新学期如何尽快适应

聊这个话题,一是因为这次的开学与众不同,二是家长、孩子对开学的准备往往可能存在不足。

以往,觉得开学没啥好准备的,因为也不是头一次开学嘛。如果非要准备,那就是书本、文具等硬件。好像没啥特殊。可是,家长们要清楚上学是一种脑体都参与的互动活动。只准备书本、文具还远远不够。


与过去三年的持续线上、偶尔线下相比,这次的开学也算是一种挑战。孩子们回归学校、教室,得早起还可能晚归,时间与交通成本提高,有些问题需要直面而无处遁形(比如做的不好会被老师立刻发现,同学们可能投来异样的眼神;原来并没有处理好的同学关系能否相见一笑,既往不咎?等等。)

这段时间如果孩子流露出不想上学的想法、一提到上学就表现出紧张、烦躁等情绪,实属正常。家长们别觉得意外,但要重视。

而对于那些期待开学,盼望与老师、同学见面,一起学习、玩耍的孩子们,也不等于说都准备好了。比如,早晨能按时起床吗?课堂上能坐得住吗?写字的速度能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吗?与同学发生争执,会妥善处理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所以,应对开学的准备工作为什么如此重要,相信您也有所了解了。

心理学家桑代克曾提出“学习的准备律”

大概意思就是:

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往的学习体验、当下的身心状态对接下来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举个例子,开学前,老师说某门课程开学就进行模拟考试。听到这个消息,孩子们会有啥反应?对于这科学习基础比较好、假期也进行充分复习的孩子而言,可能会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开学考试;而上学期这科没有考好,假期作业也是稀里糊涂完成的孩子而言,如同一声惊雷,紧张、烦躁......

此处必须插一段提醒的话:

假期是可以放松的,但不是放弃、放纵的;假期是承上启下的调整阶段,前一个学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利用假期要及时纠正、改善,同时要为下一个学期做好提前准备,如预习新课程、预计新困难以及如何应对等。

假期已过,家长不妨回顾一下假期经历:

1.把孩子送到老人家,至于作业完成情况、是否添了不良习惯,关注不多;

2.孩子每天去托管班,作业是完成了,但存在的知识缺口、自身的不良习惯等还是老样子;

3.假期前四分之三甚至更多时间是放松,各种玩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快开学了,狂补作业,会不会就不知道了;

4.更可怕的是,一个假期手机不离手,眼镜受累不说,还有了手机依赖......

当然,也不乏假期生活过得非常充实的家庭,在此给您点赞。

在一些家长看来,已经开学了,说这个似乎晚了。

我想说的是,改变从来没有来不及这一说。关键是能认识到问题并有效改变。假期咱们可能没有利用好,那咱们就为新学期做好充分准备。过往不究,抓住现在的每一天、每一个机会。作业没做完的,开学后可以有计划地“找补”,但必须做一道会一道,保证质量;已经被老师批评了,那就吸引教训,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担后果,挨了批评就容易记住并改正,也不算坏事。再说了,不完成作业的结果其实心里早就知道,还犯这个错误,那就是另一个性质的问题了,此处不做赘述。如果总想玩手机,那就先解决手机使用问题,逐步降低手机使用频率。这里的逐步是重点,因为着急也没用,一个假期形成的“毛病”,改也需要时间;如果手机使用已经到了依赖的程度,就需要寻找专业人士,获得针对性地指导与帮助。还有生物钟颠倒的,晚上睡不着、早晨起不来。那就每天提前睡觉、提前叫醒,10分钟、20分钟.....一点一点调整。若由其他原因如抑郁情绪、手机依赖等引起的失眠、晨起困难,得先解决心理问题或情绪问题,睡眠也就会随之改善了。对于同学之间的关系、冲突如何处理的担忧,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获得相关经验。换言之,和孩子一起列出开学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然后逐条解决。

此时刚刚开学,家长务必用心观察孩子的表现,是否有精神萎靡、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情况?


如果有,说明孩子还没有适应开学的节奏。这时,家长一方面要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有无异常;另一方面要询问孩子,是否有啥困惑无从下手。当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时,家长千万别急着评价,哪怕孩子说的不对,也不要着急批评。此时孩子最需要的是理解。

家长最好经常说这样的话: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你的身后,有啥困难咱们一起面对,办法总会有的。

如果孩子在新学期表现不太理想,被老师约谈了,家长更要淡定。

一方面,老师是基于负责的态度,告知我们应重视并配合学校教育而已;另一方面,即使孩子问题很严重,也不要打骂孩子或是夫妻互相指责,这样可能产生新问题,比如把家给吵散了,孩子出现更严重的身心问题等,这样的案例我见过不少,切记。

总之,家庭教育体现在各个阶段、方方面面,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并不是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而是要用心投入时间与精力去关注与陪伴,就如同“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一样”。您的用心陪伴,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



友情链接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人民检察院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小平岛广场公建10-1号楼3单元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版权所有: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人民检察院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小平岛广场公建10-1号楼3单元
电话:0411-82207509 邮编:1160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